關于打造市級“創新產業孵化器”的初步思考
發布時間:2015-07-13 點擊數:803
2015年4月,國家開啟“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以下簡稱“兩創示范”),旨在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整合政策資源,聚集服務要素,創新支持政策,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南昌市經過兩輪競爭性選拔,從36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首批試點城市,并將因此獲得中央財政三年示范期內總額9億元的獎勵資金。成果來之不易,如何結合南昌實際,用好用足國家扶持政策,助推南昌的產業發展,我們有以下初步思考。
二、基本認識
1、國家政策導向?!皟蓜撌痉丁惫こ痰膶嵤?,是一次國家層面的政策集成,核心在于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進一步釋放微觀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體將要求重點強化對創業創新基地(眾創空間、小企業創業基地、微型企業孵化園、科技孵化器、商貿企業集聚區等)服務能力的支持,聚焦在滿足小微企業發展的資源要素上。
2、南昌“四強”支撐。南昌“四個強起來”,產業強起來是根本,近年來我市產業升級轉型成果豐碩,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就橫向比較和未來發展要求而言,現階段仍然存在產業體量、延伸不夠足,缺龍頭、缺創新、缺配套。事實上重點產業不大不強與小微企業不活不多直接關聯?;旖涣质莾|萬年自然演進的良好生態,因而具有足夠抗風能力,而中小微企業等同于扎根土壤的草根、灌木,與參天喬木應相互映襯共生共榮。
三、南昌孵化器現狀
孵化器是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兩創示范”基地涵蓋各類機構都屬于廣義孵化概念。目前,中國大陸約1600家孵化器,其中國家級孵化器608家;江西省共19家省級以上孵化器,其中國家級孵化器8家,排名全國倒數第九,中部六省排名第五;南昌市省級以上孵化器8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6家,有3家在高新區,經開區、青山湖區、桑海開發區各1家。作為南昌國家級開發區唯一沒有國家級孵化器的小藍工業園正與“藍鯤科技”聯合投資2億元打造7萬平米“小藍高科技孵化器”,2-3年后有望沖擊國家級;高新區現有21.7萬平米孵化器,擬于2015再建成?30.8萬平米科技孵化器;市里“洪城眾創空間”亦在籌劃設立當中。
存在不足:孵化器是各類資源聚集并優化組合的載體,而目前我市各縣、區孵化器普遍注重物理空間的提供,不具備較強的孵化功能和市場化的資源統籌能力,此為客觀缺失;而民營資本孵化器本身就立足自身,通過概念營造,搶先掇取資源,當然難以發揮服務全市產業發展大局的作用,此為主觀缺失。在現實運作中,衍生出以下問題:
1、功能異化。南昌市孵化器孵化帳面成果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平均面積超過2萬平米,平均在孵企業30家。但總量低,A級少(僅一家),不少孵化器并非真正從事孵化,僅是“過渡房”性質,幫助較成熟中小企業降低成本。2014南昌在孵企業平均產值已達小企業標準上限,異化明顯;而中國公布的孵化企業生存率達90%也說明,此等異化現象非南昌獨有。
2、名實不符。南昌孵化器發展歷史不短,但重形式,且品種單調面不寬,基本均屬于科技企業孵化器范疇內的所謂綜合、專業孵化器,沒有工業孵化器。盡管近年有社會資本引入建立特色孵化器,但諸如聚仁總部經濟城、綠悅軟件科技產業大廈均屬工業地塊上的商業化意圖,并非以真正科技孵化為目的。而諸如運用在新能源汽車上的IGS電機、機場聲學系統等新興產業項目無人問津。
3、定位虛高。南昌的孵化器多以培育高端、前瞻和具有帶動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早期企業為目標,如軟件業、電子商務、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步發達地區后塵的“時興”產業,在南昌產業基礎相對較弱的情況下,極易空心化,形成空中樓閣。某“物聯網大樓”空無一人不限業態招租,某軟件園孵化的一家實力不俗的汽車柔性制造軟件企業遷往上海即是例證。
4、體系不全。南昌孵化器有區級、有省級、有國家級,但沒有市級,更沒有市屬孵化器,這種缺失說明孵化器工作基本由區級在主導,市里雖有工信、科技、商務、工商、人保等部門多頭參與“指導”,但行政力量轉化為市場手段進而達到縣、區的平臺公司,在需求對接等各方面都必然存在渠道障礙,導致市本級的核心統籌作用明顯減弱?!爸醒爰壑行∑髽I發展專項資金”是政策資源的集成,如果在“兩創示范”試點城市使用反而形成多個漏斗,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5.資本配套較弱。南昌以資本運作主導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資本市場總量不大、活躍度較低,加上產業基礎對資本的吸引力也偏弱,近年來,通過引導資金的介入,情況有了一定程度改善,即便相對中部地區而言仍處于資本洼地,類金融體系構建也處于起步階段。各縣、區,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各自為陣的狀態不利于各類資本的協同運作。
四、轉型思考
綜上,產業孵化器在助推我市產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目前在孵化能效比方面有失速的趨勢,對比“兩創示范”試點城市的要求,客觀上存在孵化手段不夠豐富、要素缺失、資源統籌能力偏弱、市場化運作程度不高等不足,未來恐難滿足中小微企業孵化的現實需要和效率需求。
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工業控股在創新產業孵化器相關的物理空間(甚至包括定制空間)供給、“基金+基地”的資源組合供給、VC與天使基金的導入、類金融服務的支撐、項目識別和企業成長管理團隊建設等要素整合方面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比較優勢,與創新產業孵化器的功能有較強的融合性,并已經與創東方等機構進行了接洽?;诋a業發展投融資平臺的使命感,愿意為南昌創新產業孵化器建設發揮力所能及的努力。
五、創新思路
新政策運用要有新思路、新舉措,以守成鼓勵創業,以法舊支持創新不可能獲得成功?;趯Α皟蓜撌痉丁毙抡睦斫夂驼J知,只有結合現實,大膽創新,勇于嘗試,才能真正起到所謂示范作用。
1.設立市級統一管理平臺?!皟蓜撌痉丁睂ο筝d體分散于各縣區、新區、開發區,涉及市屬五個職能部門的多頭管理??此品植?、分工自然合理,實則不能協同,行政色彩濃,本位主義重,市場化程度低。建立統一管理平臺將能超越分區利益,更便于抓重點、成系統、利均衡。該統一平臺可以是事業性機構,可以是企業化平臺。而官方背景的企業化平臺應是理想選擇,它不僅能忠實貫徹政府意志,也能以市場基因追求績效。南昌市重點產業引導資金的設立和成功運作是很好的借鑒。
2.構建開放多元運營架構。由于經濟水平及地理人文環境所限,南昌創業創新要素并不豐富。沒有開放的視野、開闊的胸襟、開明的做法,必然是劃地為牢,金匣煉鐵豆?,F階段離不開政府主導,但不能政府包干。應敞開大門,不惜代價,與國內甚至國際大牌機構合作,以生產力要素為紐帶,資源打包疊加,實行高度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政府行權限于決策層,決策層授權并通過考核控制經營層,以先進的法人治理融合多層非法人合作架構,真正營造優良的政商環境,吸引高端人才隊伍,吸引各類外部資本聚焦南昌。
3.謀求關鍵節點重大突破?!皟蓜撌痉丁泵婷婢愕绞抢硐霠顟B,平均發力結果會是平均乏力。沒有哪一面不重要,重要是要尋求突破點?!皠撔鹿I孵化器”值得傾力打造,因為南昌作為中部地區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其短板已不在于區位、政策,而更多在于協力配套的缺失,而這正是中小微企業所長甚至是其全部生存空間。利益驅動是企業源動力,資本洼地是否形成將直接影響企業的遷徙和企業家創業決心。沒有產業鏈,大樹移植根基不穩,南橘北枳。因此以重點產業外協支撐為線索,以其提質升級延伸的細分技術為引導,著力建設產業技術平臺模式的綜合、專業垂直孵化器-“創新工業孵化器”,培育充滿活力的“專精特新”小微企業是當務之急,意義非同一般。
六、實施舉措
1、一閥多聯。由本級政府對域內“兩創示范”基地統一管理,統一政策。政府平臺將在履行管理執行政策同時,主要負責創新工業孵化器、綜合科技孵化器、小企業創業基地、微型企業孵化園;科研機構體系負責試驗測試中心、研發創新孵化器;院校體系負責大學生創業中心、技術創新孵化器、公共技術平臺;龍頭企業、社會機構鼓勵發展特色行業孵化器、創客空間等。以上載體中開發主體可以通過南昌市孵化器專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交會互聯,但側重不變。而政策給予和兌現只與目標、績效相關,與所有制無關。政府基于戰略的附加決策應經外部專業機構論證。
2、整合分化。策應中央政府扶持模式,將重點產業引導資金分化成為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投引導基金,將“兩創示范”獎勵資金并入創投引導基金,由創投引導基金再整合擔保、小貸、融資租賃、工業典當等類金融支持機構,各區扶持資金可以加掛,平行決策,一個出口。產業投資基金此后將專事直投重大產業項目;創投引導基金明確為創業創新母基金,只對各類種子基金、天使基金、聯合風投基金、“兩創示范”基地項目投資,從而構建“孵化+天使+風投+基地”的“資本+資源”型開放式融合化的孵化器生態圈。且包含但不限于獎勵(只對載體)、補貼(只對載體)、擔保、融資等扶持調節功能。
3、擴面建底。中央財政資金不能用于基建工程?,且要求十倍的杠桿比例。因此,擴大項目種苗規模和擴大“兩創示范”基地物理空間、擴大配套資金來源要同步進行。首先放大種子基金規模,加強股權投入力度、降低入孵企業門檻,吸引創新創業群體;快速拓展物理空間突出“產業公益、市場行為”,以市級統籌加資本資金紐帶整合全市各區過剩、低效資源為主(瑤湖綠地、青山湖針織創意園、華南城等),并類CTP(中國火矩計劃)統一認證、規范,新建孵化載體(臨空小微孵化基地、高新創新港、安義中小企業創業園等)要在各區支持下,捆綁收益可靠的后端加速器、產業園、商業配套綜合體等,吸引社會資本加入,高效推進;提升公共行政服務和居間商業服務水平,以空間收益、中間服務費、育成傭金、融資收益、股權收益等平衡支出,實現略有盈余的盈利模式,實現兩創孵化的可持續發展。
4.攻堅筑基。兩創孵化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用盡中央政府的獎勵,不在于形式達標。核心價值在于為南昌市產業聚集升級轉型打下良好基礎。在解決好機制體制的前提下,國有平臺應全力打造“創新產業孵化器”,堅定方向,久久為功。具體構想為三大支柱:協同創新孵化器-圍繞引進重點產業的成長和個性需求;獨立創新孵化器-圍繞通用技術和全系服務配套;國際創新孵化器-圍繞發達國家(歐、美、日、以、韓)活躍創新對象,為未來新興產業導入做好鋪墊。
5.功能延伸。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是國際國內公認的區域產業提級鏈條,在新常態下這種模式有可能有必要得到邊際創新。域內產業發展如果是終極目標,則圍繞終極目標的前端行為可以無拘無束。通過設立首席代表、辦事處、工作站,上探下攬外聯是欠發達地區兩創孵化的重要補充和延伸,深圳有“孔雀計劃”、浙江有“海星計劃”、北京有眾多“創客咖啡”,在中國兩創最發達的前沿,南昌平臺可探駐其中,潛心學研更或拾取遺珠;即是省內也有不同產業形態,南昌平臺應俯下身段發現亮點,如鷹潭微型零件精加、宜春特種電機、吉安特變、萍鄉特陶均是南昌短板、空白;而海外適合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技術更多,我們不僅要通過專業團隊的引進,還可以主動走出去甚至設立海外平臺延攬技術和人才。以上通過跨域孵化、網絡孵化都有可能實現。
七、有關建議
鑒于此項工作的復雜性和緊迫性,建議以政府為主導,建立市級創新產業孵化器平臺及相關機制,以統籌全市孵化器要素的配置。
?